找到相关内容944篇,用时7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道德代替宗教是道德信仰的确立

    ,不能无生得失;得则淫,失则戚;此人人所同也。所谓道德者,有不为此嗜欲羽翼者乎?所谓聪明者,有不为嗜欲耳目者乎?避苦而就乐,喜得而恶丧,怯让而勇争;此又人人所同也。于是,内发于人心也,则...一开始就涵具某种宗教经验的因素,也可以说二者是互涵互摄的;人们对于道德的无条件责任,最早就是以某种神圣的宗教体验为前提的,而这种前提性的宗教体验,则又是后来发展出人类更为深入的无限道德责任感基础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573681120.html
  • 慧远大师伦理思想略论

    然佛法与老孔殊趣,礼教正乖。人以发肤为重,而髡削不疑,出家弃亲不以色养为孝,土木形骸绝欲止竞;不期一生要福万劫,所贵已皆落,礼教所重意悉绝,资父事君天属至,犹离其亲爱。”???桓玄在与慧远的...的伦理意义几个方面,从而希图对慧远大师的伦理思想作一简单的分析。   [关键词] 伦理责难; 三世三报; 禅观   慧远大师是我国东晋时期著名的义学高僧,为当时南方佛教领袖。其驻锡庐山凡...

    张有才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325681222.html
  • 格物与致知——论湛王辩兼析心学的义理规模

    完全排斥学问思辨,读书明理等工夫,则亦是甘泉疑太过的误解.然而此类工夫於湛王两家的学路中究有不尽相同的分量.甘泉既知觉悟是本心自觉而非他觉,亦十分清楚「经也者,济道舟也.舟能济物亦能溺物,不济...  格物与致知——论湛王辩兼析心学的义理规模   郑宗义   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   湛王「辩」   唐君毅先生尝论明代儒者多争辩的情况,其分析切中肯綮.他说:   综上所述,以观梨洲...

    郑宗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524781608.html
  • 中国佛教传统的现代转换及其意义二题

    饶益有情圭臬”[10]。这也是传统佛教契理契机、应机论法的殊胜处,也当是佛教传统自我转化的强大生命力所在。正是“变也,道术或时盛衰,而皆转趣翔实,诸游谈无根者为人所厌听久矣。自清士大夫好言朴学,或失则琐,然诡诞私造者渐绝,转益确质,医务、工巧二明于是大著。佛法者可以质言,亦可滑易谈也。然非质言,无以应今机,此则唯识法相为易入。”[11]所以,对于法相...

    李向平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15524082384.html
  • 祖师宝训集

    乎。敬神事亲者。其知。   今有字号放账人。与乡里富足家。往往银钱涩吝。良善人求他揭借。则存个剥人肥己心事。拈算了又拈算。方肯应许。好恶徒。却与他是良友。却情愿借贷与他人。似此剥贫济恶...  二劝孝敬父母.堂前生佛二尊.   三劝皈依三宝.儒释道教同伦.   四劝修齐布施。报答四重深恩,   五劝善男信女.持斋念佛看经.   六劝州县官吏.治民如水情.   七劝救济孤滞.四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15524982392.html
  • 佛国记(又名高僧法显传)

    此塔昼夜供养。阿育王出世欲破八塔。作八万四千塔。破七塔已次欲破此塔。龙便现身将阿育王入其宫中。观诸供养具已语王言。汝供养若能胜是便可坏持去。吾不与汝诤。阿育王知其供养具非所有。于是便还此中荒芜...鬼神作累石墙阙。雕文刻镂非所造。今故现在。阿育王弟得罗汉道。常住耆阇崛山。志乐闲静。王敬心欲请家供养。以乐山静不肯受请。王语弟言。但受我请当为汝于城里作山。王乃具饮食召诸鬼神而告曰明日悉受我请。无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11011683774.html
  • 探述三武一宗“灭佛”

    ,辩释三教先后,以儒为长,道教为次,佛教为后”(《周书·武帝纪》)。在三教中尊儒教为第一,把佛教抑为最末,事实上已是周武帝灭佛的前奏。周武帝不仅认为“六经儒教弘政术,礼仪忠孝,于有宜,故须存立”...殊制。口不言先王法言,身不服先王法服,不知君臣之义,父子情,故不宜敬奉”。于是他断然提出:“以此骨付有司,投诸水火,永绝根本,断天下疑,绝后惑。佛如有灵,能作祸祟,凡有殃咎,宜加臣身”。...

    则悟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11025383808.html
  • 净宗法要--憨山大师著

    出生死的时节也,岂更别有妙法哉! 八、示袁郑二居士 尘劳中人,在五欲淤泥,纵有超志,无奈世间种种牵缠,恶习知见,内薰外诱,最难入手。要将从幼所习文字语言,即上大人,孔乙己,亦须吐却,不得存一字在...元妙知见,总为自欺也。 十七、示凝畜通禅人 念佛虽易,人不知,都轻视为寻常,殊不知为真实出生死要路,但不知念佛妙,故多错误耳?且念佛即是参禅,更无二致,凡念佛时,须先将自己胸中,一切烦恼妄想,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5352485014.html
  • 万世译经师——鸠摩罗什菩萨略传

    》、七是唐玄奘译《说无垢称经》。姚秦鸠摩罗什所译《维摩诘所说经》,乃成为该经诸译本中较典雅者,流传久远、广阔。据其弟子「僧肇」法师〈维摩诘经序〉说:「什以高量,冥心真境,既尽环中,又善方言,时手...只须采撷莲花,不必沾取污泥啊!」(按:莲花喻菩提,污泥喻烦恼,五浊恶中欲成就佛道,乃难行能行事。《菩萨优婆塞戒经》〈菩萨心坚固品第九〉,佛陀对于菩萨作了定义,佛说:「我念往昔行菩萨道时……尔时具足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15594086286.html
  • 从六师外道的考证而说到般若与业力

    。(此说断灭)  (2)《涅槃经》——今有大师,名阿耆多翅舍钦婆罗,一切知见,观金与土平等无二,刀斫右胁,旃檀涂左,於此二人,心无差别,等视怨规,心无异相,此师真是良医。若行若立若坐若卧,常在三昧...考证家最感烦闷的一件事。还有一层,依着这部教海观澜录的编纂体裁,为求文字简洁观念整饬起见,对於一切考证上的争论和比较,是不容列入篇幅的,在那众说纷纭之中,只就那认为可信说,择要录出而已。因此故,有...

    威音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8101087105.html